成语意思:不明事理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云岫这东西,不给他两句,他当人家一辈子都是糊涂虫呢。”
成语意思:博大高远的议论。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下》:“若夫闳言崇议,幽微之涂,凙难与览者同也。”
成语意思:谓大屋高楼。
成语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谓厥祖在时,其为智慧武怒者何似,尝有闳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于凡人。”
成语意思:蠲:免除;敝:破旧;善:美好。指革除敝政,崇尚雅道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且好仁恶杀,蠲敝崇善,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
成语意思:同“鸡虫得失”。
成语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不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
成语意思: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成语出处: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成语意思:矜:自高自大。自夸功高,依仗恩宠。
成语出处:《魏书 王卫仪传》:“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成语意思:书简堆积,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极多。
成语出处:清 方苞《万年宝历颂》:“窃惟我皇上盛德崇功,嘉言善政,虽积简充栋,未能殚尽。”
成语意思: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成语意思:寄生在别的生物体上的动物。比喻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靠别人为生的人
成语出处:梁遇春《黑暗》:“而名士们一向是靠欺骗奸滑为生,一面骂俗物,一面做俗物的寄生虫,养成中国历来文人只图小便宜的习气。”
成语意思:矜:夸耀;宠:荣耀。炫耀才华,博取时誉
成语出处:宋·曾巩《徐复传赞》:“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
成语意思: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成语意思:溃:水冲破堤防;冒:冲犯;冲突:急奔猛闯。形容危险的祸患
成语出处: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
成语意思:形容媚人的春景。
成语出处:明 张凤翼《红拂记 拜月同祈》:“蛾眉,锁不住绿肥红瘦,柳宠花迷。”
成语意思: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成语出处: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成语意思: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成语出处:《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成语意思: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比喻只顾眼前,不管后果。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扑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成语意思: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后平湖曲》:“楼上墙头无一物,暮爨朝舂一生足。”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指盲从崇拜别人
成语出处: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