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成语意思:见“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成语意思:见“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成语意思: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成语出处: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成语意思:见“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成语意思: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成语意思: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品德低下,名望轻微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薄:轻微。德行不足,责任重大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成语意思: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成语意思: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成语意思: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意思:《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意思: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意思: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成语意思:得:贪得;放:释放。收受贿赂,私放嫌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成语意思: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清史稿·食货志》:“小民惟利是图,往往得寸思尺。”
成语意思: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获陇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慑狐威者,今日许以寸,明日予以尺。”
成语意思: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语意思:酬:报答,偿还。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
成语出处: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