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诘,共和在那里?”
成语意思: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成语意思:百六:古代认为4617岁为1元,初入元106岁;阳九:106岁中有灾岁9。指灾难年份或厄运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成语意思:半面:见过面;旧:原先,引申为旧友。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成语意思: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成语出处:《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成语意思:指人原则性强,不记挂过去的情义
成语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否则我上台后可不念旧情,就算你们跪下来求我,我起码也得把你们送进集中营。”
成语意思: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成语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成语意思: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
成语出处: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成语意思:弃:抛弃;故旧:旧交。不轻易抛弃老朋友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成语意思: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成语意思: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成语意思: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成语意思:古书名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成语意思:久要:旧约,旧交。不忘记旧友情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成语意思:故旧:旧交、旧友。不忘记老朋友。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多谢大王不忘故旧。”
成语意思:指不新不旧。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次日,宝玉贾兰换了半新半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
成语意思: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只见一个七八十岁的白须老儿,戴一顶牙色绒巾,穿一件半新不旧的褐子道袍。”
成语意思: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成语意思: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成语出处:《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成语意思: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