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绰然:宽裕的样子。形容非常宽裕,态度从容,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南朝·梁·刘孝标注:“驰骋游说,言固不虚。唯兹壹公,绰然有余。”
成语意思: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语意思: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成语意思:思:考虑。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指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
成语意思: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成语出处: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
成语意思:日:日子。指不久之后就可以从不幸中摆脱出来
成语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前年和去年的国民革命,客籍表示欢迎,以为出头有日。”
成语意思: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
成语出处:《周易·大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成语意思: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成语意思: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成语出处:《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成语意思:畅:尽情;叙:叙谈。尽情地叙谈倾诉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成语意思: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
成语意思: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成语出处:《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成语意思:指阐明幽隐,抉发精微。
成语出处:秦牧《艺海拾贝 象和蚁的童话》:“一些谈艺术理论的著作为了要‘阐幽抉微’,也往往容易把艺术的道理谈得很深奥。”
成语意思: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成语意思: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成语意思:粉:香粉。涂脂抹粉,刻意打扮
成语出处:清·秋瑾《精卫石》序:“呜呼!尚凡以搽油抹粉,评老束足。”
成语意思:出入于有无之中。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一○四:“或与众仙,策空驾虚,出有入无,分形散影,处处游集。”
成语意思: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出幽迁乔”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成语出处: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成语意思:犹言出谷迁乔。
成语出处:《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帝乃下诏曰:‘伦出幽升高,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从,苟肆狷志。’”李贤注引《诗》:“出于幽谷,升于乔木。”
成语意思: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