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紙

zhǐㄓˇ

  • 读音zhǐ
  • 总笔画
  • 总笔画10画
  • UNICODE7D19
  • 五笔XQAN
  • 仓颉VFHVP
  • 郑码ZRH
  • 四角22940
  • 笔画顺序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竖提、横、斜钩

国语词典

  •  zhǐ ㄓˇ 

〈名〉

  1. 日常用品之一。主要原料为植物纤维,可供于书画、印刷、包裹等用途。
  2. 量词。计算文件书信的张数的单位。
    1. 如:「一公文」。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只。【說文】絮一苫也。【韻會】古人書於帛,故裁其邊幅,如絮之一苫。【釋名】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東觀漢記】黃門蔡倫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初學記】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名曰幡紙,故其字从糸。至後漢,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

又其字从巾。【張揖·古今字詁】巾部云:紙今帋。則其字从巾之謂也。

又姓。【魏書·官氏志】渴侯氏,後改爲紙氏。

外语翻译

  • 英语:paper
  • 德语:Papier (S)
  • 法语:papier,document

说文解字

絮一苫也。从糸氏聲。諸氏切

(紙)絮一𥮒也。𥮒各本譌笘。今正。𥮒下曰。潎絮簀也。潎下曰。於水中擊絮也。後漢書曰。蔡倫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网以爲紙。元興元年奏上之。自是莫不從用焉。天下咸稱蔡侯紙。按造紙昉於漂絮。其初絲絮爲之。以𥮒荐而成之。今用竹質木皮爲紙。亦有緻密竹簾荐之是也。通俗文曰。方絮曰紙。釋名曰。紙、砥也。平滑如砥。从糸。氏聲。諸氏切。十六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ʂʅ˨˩˦
  • 唐代读音: jiɛ̌
  • 日语读音: KAMI
  • 韩语罗马: CI
  • 现代韩语: 지
  • 越南语: chỉ
  • 客家话: [海陆腔] zh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东莞腔] zi3 [陆丰腔] zhi3 [宝安腔] zi3 [沙头角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梅县腔] tje3
  • 粤语: zi2
  • 近代音: 照母 支思韻 上聲 紙小空;
  • 中古音: 照章母 紙韻 上聲 紙小韻 諸氏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齊部 ;王力系统:章母 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