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形容恐怖之极。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成语意思: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
成语意思: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成语出处: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成语意思: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成语意思:动:行动;静:静处;法: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指行动合乎规范
成语出处:《金史·后妃传赞》:“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成语意思:蹈厉:踏地猛厉;发扬:奋发。比喻奋勇直前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成语意思: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成语意思: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成语意思:犹言对天发誓。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八二回:“于是急的经济赌神发咒,继之以哭。”
成语意思:犹言赌咒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成语出处:《石点头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江湖上客商,赌誓发愿便说:‘若有欺心,必定遭遇吾剥皮。’”
成语意思: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成语意思: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成语意思:同“东征西讨”。
成语出处: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成语意思: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成语意思: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成语意思: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
成语出处:温靖邦《将星在狼烟中升起》:“陈书农他们赌咒发誓,声明自己决无二心。”
成语意思: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张:施行;挞伐:征讨)。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19回:“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以示天威,则当多派士兵,以期必胜。”
成语意思: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
成语意思: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成语意思: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