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罚:处罚;当:相当;相称。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成语意思: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成语意思:罚:惩罚;及:到达;众:大众。指处罚只对小部分人,不会处罚大众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成语意思: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成语意思: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了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8回:“大家一议论,法不责众,全走了。”
成语意思: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成语意思: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成语意思:指各部门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不一,使民不知所从。
成语出处: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成语意思:策:策问;科:等第。拆阅策问题目,以决定录取。旧指应试取中。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
成语意思: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成语意思: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成语意思:修:完善。法令完善
成语出处: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
成语意思: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成语意思:因获得大量财物而富裕起来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五章:“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发财致富的机会。”
成语意思: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成语意思: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成语出处: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成语意思: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成语出处: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成语意思:罚:惩罚,处罚;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成语意思: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
成语出处: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